标签: 车市车企

比亚迪强势来袭 高阶智驾产业链迎来澎湃动能

2025-02-19 15:32:27

浏览:1396

2月10日,比亚迪“天神之眼 开创全民智驾时代”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举行。相关智驾方案一经发布,比亚迪迅速以其在新能源市场的领军地位掀起一大波舆论热潮。与此同时,资本市场立即做出积极反应,比亚迪智驾供应链相关股票实现冲高。种种余波不仅与本刊去年做出的高阶智驾将低价标配判断相吻合,更昭示出智驾产业链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。
  “全民智驾”引发市场震动
  “过去外界有误解,认为比亚迪不重视智驾,其实我们是做得多,说得少。”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,2025年将成为“全民智驾”的元年,未来2~3年,高阶智驾将成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配置。
  发布会上,比亚迪方面明确表示,将构建起“天神之眼”技术矩阵,全系车型将采用高阶智驾技术,其中“天神之眼”C首批上市21款车型,覆盖7万元级到20万元级,包括售价更为亲民的“海鸥”,从而真正实现高阶智驾人人可享。
  “天神之眼”智驾方案公布后,资本市场对比亚迪及其智驾供应链给予高度关注。在2月6日A股股价大幅攀升直至涨停后,2月12日比亚迪收盘价再创新高。同时,多只比亚迪智驾概念股短期涨幅较大,近来豪恩汽电、宇瞳光学、伯特利、联创电子、亚太股份等都曾出现涨停。
  据悉,比亚迪“天神之眼”共包含3套技术方案: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(DiPilot 600)、B高阶智驾激光版(DiPilot 300)、C高阶智驾三目版(DiPilot 100)。其中,“天神之眼”A采用双OrinX芯片,配装3颗激光雷达,主要应用于仰望品牌;“天神之眼”B采用单OrinX芯片,配装1~2颗激光雷达,主要应用于腾势及比亚迪品牌,“天神之眼”C采用5R12V纯视觉路线,配装单颗Orin N或征程6芯片,支持高速NOA功能,主要应用于比亚迪中低端车型。
  另据介绍,“天神之眼”C高快领航功能可实现智驾1000公里以上零接管、AEB功能在100公里时速下稳定刹停,未来还会逐步释放120公里和140公里时速的AEB能力,代客泊车成功率高达99%;针对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,高快领航HNOA可按照导航规划的路径,完成上/下匝道、车道保持、巡航驾驶、自主换道、避开/绕行部分障碍物等驾驶任务。此外,比亚迪在行业内首创的代客泊车AVP结合实际泊车习惯和场景,可实现下车即走、锁车泊入、随时取物、即时享用等功能,将用户从停车、锁车等烦琐流程中彻底“解脱”;记忆领航MNOA适用于上下班通勤等高频出行路线场景,完成红绿灯启停、复杂路口通行、自动超车、全场景绕行礼让、博弈变道等功能。
 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表示,比亚迪在普及高阶智驾方面走得比较靠前,最低做到7万元级车型也配备,这对行业和市场无疑将产生刺激作用。
  还有行业人士认为,汽车市场“智驾等于高价”的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。中信证券的研报显示,比亚迪的入局有望推动国内L2+自动驾驶车型销量基盘快速从100万辆提升至1000万辆级别,带动其渗透率从14%提升到30%。
  催化智驾产业链走向成熟
  高阶智驾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。王传福说:“以前我们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来衡量行业发展的速度,从今年起我们应该用高阶智驾渗透率衡量。”据悉,目前,比亚迪累计销售超过440万辆搭载L2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,具有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,覆盖从城市到乡镇、从日常到极端的多种场景。
  比亚迪此次智能化战略发布的行业效应不容小觑,可能成为促成产业链变革的“催化剂”。东方证券的研报也提出,2024年12月底,比亚迪高阶智驾辅助系统“天神之眼”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(CNOA)功能,预计后续比亚迪将加速推动高阶智驾功能向中低端车型渗透。在比亚迪等头部公司推动下,预计国内整车企业将进一步推动高阶智驾普及,促进2025年高阶智驾渗透率继续提升,“智驾平权”将有望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。
  在汽车行业,产业链上游的需求变化,往往都是来自下游的车企推动的。此前,造车新势力及其他汽车品牌对城市NOA市场的开拓,再加上比亚迪如今的“巨舰转头”,来自车企的各种合力无疑将吸引企业加大在高阶智驾领域的投入,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以及成本的下降。国泰君安日前发布研报称,鉴于比亚迪“天神之眼”问世,看好智驾激光雷达产业链。而激光雷达领域光学部件较多,国内光模块厂商也有望受益。
  2021年底,比亚迪重金投资速腾聚创。有消息称,比亚迪80%的激光雷达,都由速腾聚创供应。而2月11日,禾赛科技宣布,将进一步加深与比亚迪在智驾方面的合作。今年,比亚迪旗下10余款车型将配装禾赛激光雷达陆续上市。根据禾赛科技此前公布的数据,截至今年1月,该公司已累计获得来自22家车企超过100款前装量产定点车型,支持众多整车厂商在城市NOA、高速NOA、自动泊车以及其他一些主动安全功能上大规模落地。去年12月,禾赛科技单月激光雷达交付量已正式突破10万台,该公司也由此成为全球首个达成单月交付量超过10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。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,如果按照比亚迪2025年500万辆的销量目标来看,旗下车型激光雷达的需求量至少需要200万颗(台)。
  “在技术路径上,激光雷达、摄像头等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路径备受关注。”某自动驾驶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林亮(化名)对记者表示,不过,成本控制始终是智驾技术普及的关键因素。比亚迪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,有望降低高阶智驾系统的成本,从总体上加快汽车产品的智能化进程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加强合作,将共同打造更加完善的智驾生态系统。在这个过程中,一批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供应链企业将脱颖而出,而整个行业的“大浪淘沙”也不可避免。
  技术路线趋势或更加明确
  国联证券的研报分析道,相比2024年,2025年预计比亚迪将增加250万辆以上的高阶智驾车型销量。“智驾平权”将助力汽车行业智驾水平加速向上,同时带来核心零部件的需求放量,产业链核心公司将因此受益。
  林亮进一步表示,从今年智能驾驶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来看,技术创新加速是一大显著特征。除了传感器和融合方案的创新,芯片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为满足智能驾驶对数据处理的高要求,高性能、低功耗的芯片研发将成为重点。当然,高阶智驾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。随着比亚迪等车企的全面加入,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,从而在市场中立足。这种竞争将促使企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,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,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。同时,产业融合趋势更加明显,汽车行业将与科技、互联网等行业深度融合,打造更智能、便捷的出行生态。
  “无论硬件提供商、软件方案商还是车企,都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,更多的机会将给予技术更先进、方案更成熟的企业。”纪雪洪认为,展望未来,有几个方向的进展值得关注:一是L3自动驾驶法规的出台及车型推出,这将成为行业竞争的分水岭;二是车端智能与车路云协同哪条路线为主的问题,预计到2025年将更加明晰;三是第三方公司能否借势崛起,这对行业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;四是城市NOA的普及率,特别是能否投放到10万~20万元车型上,这将带来市场的较大冲击;五是纯视觉路线与带有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之争,未来哪种路线更符合消费者和市场需求,2025年或将初见端倪。
  可以说,比亚迪此次的智能化战略发布,或成为整个智驾产业链发展的“催化剂”和转折点,围绕传感器、芯片、软件算法等核心技术加大投入将成为行业趋势。随着比亚迪等企业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大力推广,产业链的产业结构也有望发生变化,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加快向智能汽车供应商转型,特别是加大在智能驾驶相关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投入。而智能驾驶软件算法、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,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,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。
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@ 2013 中线网   电话:029-86570577   邮箱: service@xianshu.cn
ICP备案证书号: 陕ICP备12007412号-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陕B2-20200291
本站信息均来源于网上或由本站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投诉至 service@xianshu.cn!